材料的選擇是建筑師必要做的最重要決策之一,然在設計過程初始階段,這通常不會被提出。同樣,學生時代也往往被分開來教授材料和設計,好像兩者互不關聯。但隨著整合設計和建造項目的發展,設計和材料之間的聯系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。維思平建筑設計主設計師吳鋼,助理主設計師譚善隆就此話題接受新浪地產(微博)記者的采訪。
維思平建筑設計主設計師 吳鋼
維思平建筑設計助理主設計師譚善隆
WSP簡介:
WSP是一個國際化的以設計創新為導向的建筑設計事務所,在都市設計、都市綜合體、辦公建筑、住宅區設計、商業與休閑等項目中所展示的創造性能力、設計理念和探索精神得到了公眾和學術界廣泛認可。
主要作品:
北京龍山教堂,北京龍山新新小鎮,上海國際汽車城核心區,南京長發中心,深圳金地梅隴鎮,深圳金地梅隴鎮,用友軟體園。
正文:
維思平(WSP)認為:材料和建造是建筑學中一個最根本的深層話題,材料并非用來裝點建筑,而是形成建筑的最基本元素。
怎么選材?WSP有兩個原則:首先要基于使用功能,即要尊重人的需求;第二,基于建造規律,包括可實施性,及建造的目的是為了得到一個空間。
怎么用材?WSP是反形式主義者,他們認為形式和空間是在材料和建造中自然而然產生的。吳鋼引用路易斯.康的一句名言“磚,你想成為什么”表示設計師要聽從“磚”的選擇。
因“基于可實施性,或基于建造和功能的設計流程”,WSP在材料的運用上,積累了很多經驗,教訓卻比較少。不同于一些設計師將圖紙擺在第一位,WSP第一關心的是最終建造成的建筑,
“磚,你想成為什么?”
新浪地產(微博):材料對建筑意味著什么?
譚善隆:我們公司特別關心建造。從建造角度看,不可能沒有材料的存在。做建筑設計時,我們第一個問題鐵定是問建筑物需要用什么樣的材料及建造方式。
吳鋼:路易斯.康問:“磚,你想成為什么?”就是說建筑師應把建筑設計成一個磚想成為的樣子。磚本身有思考,或有它自身的建造原則,設計師要聽從磚的選擇,比如用磚建600米的摩天樓顯然不合理。我們認為材料并非用來裝點建筑,而是形成建筑的最基本元素。建造是一個科學的過程,也是藝術中的最高形式,需要浪漫和理性相結合,材料和建造是建筑學中高于其他表面層次的一個最根本的深層話題。
材料對WSP非常重要。WSP作品的驅動力,有時反而來自建造和材料。某種意義上我們欣賞非形式主義;說得更極端一點,是反形式主義;再極端一點,我們認為形式和空間是在材料和建造中自然而然產生出來的。
新浪地產(微博):如果形式和空間是自然而然產生,那建筑師的職責是什么?
吳鋼:發現。很多人認為共存的形式和空間是被發明出來的,實際上它們是被發現的。我認為,世界上能被發明出來的東西很少,或幾乎不存在。
新浪地產(微博):使用材料的最終目的是什么?
吳鋼:材料的運用和建筑設計的概念應一致,與建筑的空間、功能、形式、建造方式都應一致。我們不會用黑色石材做嬰兒房,也不會用光亮表面的金屬做幼稚園室內空間;為在立體上達到哥特教堂的效果,就會用拱形建筑和石材表達,以形成向上、神圣的感覺;在龍山新新教堂中,我們通過材料的對比,在外面使用深色火山巖,使其明顯區分于周邊住宅,跟環境不相容,形成一種巨大地標性的公共空間的感覺,內部又通過比較溫暖的涂料和木材,形成溫暖的空間感覺,像是環繞在光和上帝的懷抱。
譚善隆:因為建筑概念很虛,空間本身也很虛,我覺得建筑藝術的核心,在于建筑師怎么使用一些實際材料,把虛無空間或概念變得可觸摸、可感受,建立起合適氛圍,也回應空間裡的功能。合適地從材料本身研發合理經濟的建造模式和結構,是我們非常基本的建筑課題。